返回旧版  |  联系我们
通知公告  |  新闻资讯  |  政策文件
关爱心灵  护航成长
心理健康辅导员网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最新通知
最新通知

心理健康辅导员专业技能培训

(中级、高级)

推荐新闻
  
2022年全国“两会”心理健康教育提案汇总
来源:网络 | 作者:未知 | 发布时间: 2022-03-15 | 3643 次浏览 | 分享到:

3月11日,全国“两会”在北京完美闭幕,在会上多名代表提出了很多关于心理健康教育的提案。具体如下:

民盟中央:建议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建设

强化源头预防,提升心理健康素养

加大心理健康宣传力度,强化学生心理健康引导,加强家长学校建设。

强化过程疏导,提升心理健康问题干预能力。

要整合各方资源,提升心理健康问题处置能力。


俞敏洪:重视青少年抑郁预防和治疗

建立教育部、卫健委、团中央等部门联合行动的机制,形成全社会重视青少年精神困惑问题的氛围,加强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管理的专业支撑和科学方法。

减轻孩子们的课业负担,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让孩子们有更多的机会亲近自然。

鼓励公益慈善组织牵头构建精神疾病疗愈第三系统——社会支持系统。关于精神疾病疗愈,社会支持系统可以在很多方面发挥作用,弥补现有医疗系统和心理咨询系统的不足。

提升学校心理老师的心理专业知识水平和心理督导、咨询能力,提升班主任老师、教职员工对学生精神心理问题的识别能力,以及应用心理学知识处理学生心理问题的能力。


刘艳:注重优化学生的成长环境

优化学生的成长环境,营造积极健康成长型的家庭和校园生活环境。

提升学生的自我心理调适能力和抗挫折能力,形成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主动维护自身心理健康。

对于困境学生能够提供及时、精准、有效的专业帮助。


崔建梅:建议编写统一中小学心理健康教材

国家层面应尽快组织编写统一的心理健康教育教材。从小学中高年级起步,直至高中毕业内容可以包括心理健康课程、心理健康专题教育、心理辅导等内容以便一线的心理健康老师在教学工作中有依据、有凭借、可操作,把心理健康教育真正落在实处。

设立固定的专项经费保障心理健康教师的专业成长,常态化开展心理健康教师培训和研讨活动,切实保障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收到实效。


陈静:加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中小学可开设心理辅导课程

学校成立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建立省、市、县、乡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站和管理网络,列入本级教育行政部门内设二级机构,有场地、有设备,确保运转资金。

大力开展师资队伍培训。把心理健康教育列入全国中小学学校师资培训计划中,指定专职心理辅导教师并对其进行集中统一培训,逐步实行持证上岗。

在中小学开设心理辅导课程,进一步完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切实做好以预防为主,有计划、分层次、系统地对学生、教师以及家长全方位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普及心理学知识。


马瑞燕:建议向所有育龄家长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加强家长心理健康知识培训,为所有育龄家长开设家长课堂普及抑郁症不同年龄段儿童成长规律和心理特征相关知识。

加强学科专项研究和筛查力度建议加强心理健康诊疗学科方向建设,加大精神卫生和心理健康专业人才队伍培养培训力度。

加大青少年儿童精神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和投入,国家出台相关文件培养大量专业的家庭教育导师,促进心理问题和精神疾病早发现、早干预。


许玲:出台全国统一心理咨询师执业标准

对学校的心理健康建设建立督察制度,通过例行督察、专项督察等形式,及时发现问题及时通报,及时整改。

加快落实心理咨询师资格鉴定的规范管理,尽快出台全国统一的心理咨询师执业标准做好心理咨询师的资格认证和督导工作。

规范社会机构资质和运营制定行业标准、引导行业规范、建立监督机制:加强检查督导,对入库个人及社会机构定期评估人民代表大会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统称。

建立心理健康服务机构和人员登记、评价、信息公开等管理体系,对各类心理健康机构服务情况适时向社会公布。

 

吴玉莲:建立“家校社医政”五维联动工作体系

在学校层面,推动每学期一次调研普查;对“特殊”学生建立“一生一册”档案;善用朋辈教育,帮助青少年提升心理素养;推动家访常态化进行,摸排学生状况;鼓励高校加大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学生的培养力度。

在社区层面,形成由家长、心理健康专业人士以及青少年事务社工、志愿者等构成的多方面的社区心理健康体系。

在家庭层面,要开办家长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普及讲座。

在医疗系统层面,一是优化心理门诊就医环境,提高青少年心理治疗咨询服务的供给水平;二是要牵头打造有公信力的心理健康调查机制并定期开展调查。

在政府层面,一是要加强心理健康人才队伍建设,规范心理咨询师的资质标准、执业申请程序、行政监管部门归属;二是要在医疗服务价格改革中,积极推动青少年心理治疗的医疗费用纳入医保范畴;三是要广泛运用宣传媒介,加大心理健康知识宣传力度。


刘庆峰:加大青少年抑郁症筛查力度

由教育部牵头,研究并发布《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专项方案》,促进青少年全面健康发展。

加强建设心理健康必修课程及讲座,配足心理辅导老师,设立心理咨询热线,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心理发展能力,有效预防抑郁症。

围绕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管理,设立多部门协同中心,建设预防预警体系,建立常态化筛查、跟踪、分析机制。


施卫东:加强抑郁症筛查隐私保护

以学年为单位,学生及家长自主选择筛查时间和医院,医院对结果异常者进行“点对点”告知,严格限定人员知晓范围。

教育部门出台郁症筛查学生体检明细规程,制定学生心理健康隐私保护办法及隐私泄露追责机制。

学生抑郁症筛查应采用多次筛查,提高筛查的准确性。


柴会恩: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政策支持

加强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政策支持,在工作条件、岗位编制、职称待遇、经费设置、科研进修等方面对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给予相应的政策支持与鼓励措施。

成立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指导机构,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的研究、研判、咨询、指导、评估、服务等工作。

鼓励开设有心理学专业的高校扩大招生规模,加大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人才供给。


马珺:将学生心理治疗纳入医保

通过加强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专项督查、将抑郁症筛查纳入学校入学健康体检和搭建一站式、多功能心理健康教育平台等,为孩子们提供全方位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医疗保障。

学生患精神疾病后往往需要较长时间的治疗,当前很多地区精神疾病的治疗没有纳入医保报销范畴,对很多家庭来说是不小的负担。

应尽快将心理治疗有序纳入医保范围,或者针对学生群体实行心理治疗费用减免措施。


孟丽红:建立健全经常性社会心理服务疏导

推进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化覆盖:加快搭建区、街道、社区基层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实现社会心理服务体系三级网络全覆盖。

创新社会心理服务信息化支撑:加强信息化建设,将心理学、大数据、信息科学充分融合,打造“互联网+心理健康”服务平台。

强化社会心理源头化防控:加强生命全程心理陪伴,建立社会心态调查系统,建立等级响应机制。

加强社会心理健康服务队伍建设:研究制定鼓励和支持社会工作专业人员参与心理健康服务的政策措施,对社会工作专业人员开展心理学和精神卫生专业培训。


邱光和:二级医院开设青少年心理健康专科

鼓励二级以上医院开设青少年心理健康专科,配备精神专业医师,力争各省每10万人平均有2~3名专门服务未成年人的精神科医生,持续加大公共医疗供给。

通过高校培养、在职培训、继续教育等,扩大培养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专业人才并建立适应的人事薪酬制度。

对全国中小学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并考核,增强教师关注学生心理健康的意识。


刘希娅:推动心理健康教育向全面预防型转变

高校特别是师范院校要优化心理学专业教育导向与策略:明确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良好社会交往、科学认知能力的教育导向,促进心理学专业学生课程课堂设计与实施能力,提升解决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现实问题的能力。

加快推进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从“重诊断”到“重预防”发展,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过程和实效作为“双减”政策落地督导的重要内容,加快研发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内容,推动心理健康教育校本化研究。

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专业性建设,各省市开放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编制,加大专业培训力度,建立职后考核机制,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教师职后必修课程,并进行考核。


吴以环:加强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建设

加大心理健康宣传力度,帮助全社会树立“身心同健康”的意识;强化学生心理健康引导,鼓励学校配备成长导师,引入第三方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加强家长学校建设,通过家长学校、专题讲座、家长会等方式为家长宣讲健康知识,提升家长心理健康辅导基本技能。

强化过程疏导,提升心理健康问题干预能力,制订行动方案、强化教师疏导能力、加强早期筛查等。

整合各方资源,在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设、医疗服务资源配置、心理咨询求助平台搭建、加强基础医疗保障等方面,提升心理健康问题处置能力。


吴智深:建立全国统一学生心理危机预警和干预机制

尽快制定和实施《中小学学生心理危机预警和干预机制实施方案》,形成全国统一的中小学生心理危机预警和干预机制。

建立中小学学生心理危机预警和干预机制,需要遵循人性化、预防性、教育性、参与性、实效性原则。坚持以学生为本,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出现的各类心理问题。当中小学生出现心理问题时,要坚持以学校为主体,充分发挥社会心理咨询机构、学生家庭及其它社会各方的积极作用,实现心理预警和干预工作的规范化、专业化,增强机制运行的有序性和实效性。


孔维克:构建心理健康教育保障体系

中小学校应构建学校心理咨询师、辅导员、班级心理委员、寝室心理宣传员四级心理健康教育保障体系。同时,教育和引导青少年主动学习去识别和表达自己的情绪。

有关部门要加强青少年网络健康监管,对诱导、误导青少年身心健康的网络平台坚决打击、关停。教育部门要从保证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的角度,研究改革现行教育制度,从根本上减轻青少年学习压力、考试压力,让其天性得到伸展、童心得到释放,促使其身心健康发展。


窦延丽:将心理健康服务工作纳入政府管理考核

除了要将抑郁症筛查纳入体检之外,学校应尽快建立起心理咨询师、危机干预、沙盘游戏、沙画疗愈等专业教师队伍。

同时,应坚持以政府为主导,指定牵头单位,组织有关部门联合成立心理健康保护的专门机构。政府提供资金保障,建设好人才队伍,将心理健康服务工作纳入各级政府的管理考核,融合单位机构、社区、村委各基层,齐心共力形成心理健康教育的防护网。


以上是2022年“两会”中关于心理健康的重要提案摘要,相信今年的两会提案一定会进一步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繁荣发展,提升青少年及国民心理健康水平。